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

2022年11月24日 08:58:00 58阅读 0评论

导言:2016年上半年眨眼过去,电脑是不是卡得不要不要的,那SSD你买了没?这半年时间,SSD市场到底发生了啥事?听说240G SSD仅售299元?

2016年上半年过去,眨眼3652=182.5天溜走了。可是,PC行业还是那个怂样,持续性萎靡不振,第一季度整体出货量又下滑10%。一瞅PC出货量,PC厂商们直冒凉汗,这日子何时是个头?但作为PC组件重要组件,SSD固态硬盘却逆袭增长,近几年取得瞩目成绩,令人刮目相看。

  那在2016年上半年,SSD固态硬盘行业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呢?有哪些新技术,新产品诞生呢?带着疑问,跟着小编一起为SSD市场把把脉!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

SSD市场状况:

SSD持续爆发:2016 Q1全球出货量猛增32.7%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

  SSD固态硬盘却在持续爆发,据数据显示,2016年第一季度SSD全球出货量达3077.7万块,同比猛增32.7%。这其中,消费级SSD出货量高达2700万块,占整个市场的88%,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9%。企业级SSD虽然规模较小,但因为价格昂贵,销售额猛增了69%。

反观竞争对手:HDD 机械硬盘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希捷与西数:曾经的双雄,如今的难兄难弟

  2016年上半年SSD,正快速抢占HDD的市场份额。受此影响,HDD出货量继续大幅度下滑。据西数和希捷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,第一季度HDD出货量均同比锐减20%,其中希捷HDD硬盘出货量连续6个季度下滑,首次跌破4000万片,西数HDD季度出货量4300万片,同样在衰退。

  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当下HDD市场,那“惨”字挺合适,短短几年时间,被SSD革了命。

  面对着大环境趋势改变,希捷收购LSI闪存部门,主要为了获取SandForce控制芯片技术,从而进入SSD市场布局;西数则花巨资收购SandDisk在NAND Flash市场资源以及企业级市场客户布局,满足快速增长的SSD市场需求,以弥补HDD市场带来的损失。两家HDD巨头厂商 纷纷转投SSD怀抱,也成为SSD行业发展的晴雨表。

这半年来,各大厂商在国内的SSD出货量:

以下为工厂对渠道+电商(不含行业SSD销量、OEM出货量)SELL IN出货数据为基础,由博板堂网站采集。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2016年,近三个月来SSD厂商 出货量>>

数据解读:

(1)三星与金士顿牢牢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: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三星SSD

 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SSD市场的厂商之一,三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,独家生产制造包括主控、闪存、缓存及固件算法等SSD核发部件。凭借着850EVO、750EVO、850PRO、950PRO等一干产品,以及品牌拉力,有着绝对市场话语权。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金士顿 SSD

  而金士顿,老牌的存储厂商,在中国存储市场耕耘二十余年,经营SSD也是得心应手。建立强大的线上、线下的渠道,出货量能位居前列,渠道功不可没。

(2)国产SSD厂商--金泰克的逆袭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

  在这份数据中,金泰克这个国产SSD品牌表现抢眼,给了我们不少的惊喜。5月份,金泰克SSD出货量名列第三;4月份出货量居第四;3月份出货量排第三;能取得如此成绩,对于国产SSD厂商来说实属不易。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

  近年来,金泰克在电商领域经营得不错,与宁美国度这样品牌装机商合作,提供不少具有高性价,竞争力的SSD新品,受到不少主流用户的追捧,为金泰克带来大幅度出货量的增长。

(3)SSD市场异常火爆 新老面孔增速迅猛

  像台电、影驰、威刚、闪迪、东芝、七彩虹等厂商在上半年的SSD市场均取得不同程度的增长。不过,这份数据主要是工厂对渠道+电商的出货量统计,不含行业SSD销量、OEM出货量,像Intel、浦科特、英睿达这些品牌并不在这份榜单统计中。

SSD技术与产品

一、3D TLC闪存抢滩 SSD市场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Intel 3D 闪存技术

  在消费类市场中,三星由于最早投入3D NAND生产,现已广泛用于SSD上,所以在3D 闪存上三星占据着绝对优势,市场占有率将近40%。今年上半年,随着东芝/闪迪、美光、SK海力士等加快切入3D NAND生产,SSD市场将进入新的战局。

  目前SK海力士已推出了一款采用36层3D NAND企业级SSD,像金泰克系列新品所采用的16nm TLC 颗粒就是出自于海力士之手;美光也发布了基于3D TLC NAND的全新消费级SSD--MX300系列,台北展上亮相过,即将亮相中国市场;Intel在年底将正式发布基于3D TLC NAND的PRO 6000P、600P系列SSD,而在上半年,Intel 540s系列SSD悄然上线,这是Intel首款TLC SSD,虽然仍旧是2D TLC,但是可以看到Intel开始重视TLC SSD市场的。

二、支持2D/3D TLC的主控解决方案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Marvll 88SS1074主控

  同时,国际控制芯片厂商Marvll 推出的88SS107

第四步

88NV1140、88NV1120等SSD控制芯片也均支持2D/3D TLC NAND;慧荣也推出一款支持3D NAND-TLC SM2258,并已开始供货,预计很快更多非原厂3D TLC SSD面世。

  毫无疑问,3D TLC SSD将继TLC SSD之后,市场上又一闪耀的“明星”产品,同时也是SSD市场新角逐的对象。

三、上半年亮相的SSD新品:几乎清一色TLC SSD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三星新品:750EVO系列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浦科特首款TLC SSD:M7V系列

  这其中包括三星750EVO系列、浦科特M7V系列、Intel 540s系列、英睿达MX300系列、金泰克S300系列、金士顿UV400系列……2016年上半年主角就是TLC SSD,几乎所有的新品都是TLC SSD。以后想不买TLC SSD都难!!!

四、价格越来越便宜:240G SSD低至299元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240GB SSD近段时间 的价格走势(图片来自于网络)

  阻碍SSD普及就是“价格”,今年上半年SSD的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,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事。120G-128G SSD价格区间在199-299元;而最受欢迎的240G-256G SSD价格区间在299-499元;更大容量480G、512G甚至是1TB SSD,价格仍旧比较昂贵。

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>看到这个价格心动了吗?

  不过,日前影驰铁甲战将240G在天猫上打出299元低价,一般这个价钱只能买到120G 容量,如今却能买到240GB,并且影驰也不算是小厂商,不得不说SSD 真的是越来越便宜了,你已经买了吗?

2016年下半年,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呢?

(1)480G/512G SSD价格可实惠一些

  120G/128G渐被240G/256G SSD取代成为主流,但是240G/256G SSD容量终究还小,在大数据时代,这样的容量并不能满意用户的需求。而480G/512G SSD 价格还是贵了,不过,相信下半年随着3D TLC SSD普及,480G/512G SSD价格如果下探到500-600元区间,那就真幸福了。

(2)高性能M.2/PCI-e SSD

  目前SATA SSD性能已经达到接口瓶颈,NVme 规范协议,SSD性能将翻好几倍,以M.2 PCI-E SSD为代表新一代高性能SSD有可能扎堆问世。目前PCI-E SSD就Intel 、影驰及金士顿推出了,下半年英睿达及浦科特将跟进,目前已经有媒体曝光过英睿达铂胜系列M.2 SSD,浦科特M8e系列PCI-E SSD,4-5倍读写速度于传统SATA SSD。

(3)大容量SSD 问世

  3D闪存技术成熟,为更大容量SSD的推出铺平了道路。目前最大的消费级SSD容量可达到2TB,期待下半年,我们能看到3TB、4TB SSD,那意味着HDD靠大容量的最后荣耀也将荡然无存。

写在最后:

  而2016年上半年过去了,我们很欣喜地看到SSD行业通过技术革新,市场竞争,不断降低产生成本,从而推动SSD的全面普及。

  小编是2012年开始接手SSD频道,记得那时SSD品牌少(美光、Intel、三星、OCZ、金士顿等几家名声比较响),新品少(经典的产品至今还记得如M

第四步

830系列),容量小(64G主流,128G算是大容量了),价格还高昂(小编那时买的一块M4,64G花了800元),短短四年多时间过去,SSD如今却大红大紫,取代HDD,正按部就班进行中。

  今天,如果你在还没买一块SSD,那你的电脑就是落后于这个时代……

以上就是文章“2016年半年回顾:SSD固态硬盘市场现状如何?”全部内容,如需学习更多电脑、手机使用经验方法教程、软件使用知识请在本站搜索,科普知识网专注于普及各类生活小常识、冷知识、等生活中常用的操作经验;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不吝支持本站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puzhishi.com/jingyan/90001.html

1.免责声明:本文编辑科普知识——文章若无特殊说明,均属本站原创,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。

2.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,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,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!如有侵权,请与站长联系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58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